首页 >热点 > > 正文

这是50位经济学家眼中的2023年 天天新资讯

2022-12-23 08:56:54

每年的年终秀前,吴老师会让我们“翻箱倒柜”地找50多位权威经济学家,从他们口中“套”出对新一年的看法。


(资料图片)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疫情,让预测与规划变得越来越难。以前,我们会做5年的预测、10年的计划。如今,能够看清未来一年,规划三年已属难得。

对于个人生活是如此,对于宏观经济也是如此。

举例来说,2021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当期《全球经济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对于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是5.4%

从那个时间点回看,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第一季度恢复势头强劲,经济增速高达18.3%。对未来一年做出如此预测,已经很保守了。

2022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将2022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速下调为5.1%

出口拉动减弱和政府去杠杆,使得2021年下半年经济活动降温,但是放眼新的一年,中国基本盘不受影响。

然而几个月后,2022年6月的《全球经济展望》,就将当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值大幅下调至4.3%

奥密克戎疫情多点暴发,以及长时间的封控,冲击了经济,也冲击了人们的信心。但彼时世行仍然乐观——“下半年增长势头有望反弹”。

昨天(12月22日),世行发布《中国经济简报》,本年度的增速估计值,最终落到了2.7%

这不是一个让人开心的数字,站在2022年初,没人会想到这样的结果。

反过来,也有意外之喜,例如全球能源危机下,新能源行业的繁荣。

去年年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预计,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今年年中,上调为550万辆。而现实是,今年1—11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606.7万辆万辆,全年将接近700万辆。

无论喜悲,2022年即将过去,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放眼2023年,中国经济会怎样?

世界银行如此写道:

自2022年11月以来,中国经济快速迈向重启之路,公共卫生措施迅速放宽。预计政策转变后疫情浪潮的影响将集中在明年第一季度,且随着中国过渡到与病毒共存,经济将在随后的几个季度出现反弹。

私人消费可能在明年年初仍保持低迷,但随着消费者信心的改善和被压抑的需求的释放,预期在明年下半年开始复苏。持续的基础设施支出和投资者情绪改善将会支持投资增长回升。

但世行同时表示,“上述基线情景存在重大风险”,假如疫情反复暴发,防控措施重新收紧,则经济恢复增长的时间将延后到2024年。

一番权衡后,他们对2023年中国GDP增速给出了谨慎的预计——4.3%。

而国内多数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明年GDP增长目标将在5%左右。

我们也向几十位经济学家,询问了他们对2023年的展望。

50位经济学家预测剧透

每年的年终秀前,吴老师也会让我们“翻箱倒柜”地找50多位权威经济学家,从他们口中“套”出对新一年的看法,然后把答案一一呈现在12月30日晚的年终秀上。

具体效果如图所示:

我们其实问得挺具体,文末你也可以做做这些题。

最初是在2019年,一开始共四题,分别是:

▶▷宏观经济(向好、持平、悲观、无法判断)

▶▷中美关系(对抗趋缓、激烈对抗、达成协议、无法判断)

▶▷A股走势(上行、持平、下行、无法判断)

▶▷房地产市场(回暖/火热、持平、趋冷、无法判断)

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与时俱进地各加一题:

▶▷全球化信心(有信心、维持现状、没信心、无法判断)

▶▷全球疫情(好转、持平、悲观、无法判断)

现如今,距离年终秀还有一周时间,我们已经找到了50位经济学家,尽管有几位还没“交卷”,但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结果,在今天做一个小小的剧透。

在今年的六题中,有三题的正面选项大幅度领先去年。它们分别是:宏观经济向好、A股市场上行、中美关系对抗趋缓。

先说宏观经济。因为疫情的缘故,2022年难以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着实令人感到有些丧气。

但随着12月以来全国疫情政策转向,看着报道里企业家们“包机启航抢订单”,人们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经济复苏的齿轮正轰隆作响。

这种乐观的情绪,在今年的经济学家预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82%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明年宏观经济“向好”,上一次他们这么乐观是在2020年末,88%的经济学家认为2021年经济向好。

去年经济学家们在预测时分歧非常大,认为经济向好、持平、悲观的分成了三派,各占30%多,今年完全是一致看多,气氛一派祥和。

而作为经济的晴雨表,A股市场也与这项预测同频共振。

78%的经济学家认为明年A股市场铁定上行,创下调查四年来最高比例,甚至“下行”“无法判断”这两个选项都无人问津,占比为0%。

第三个让50位经济学家达成多数一致的,是中美关系。

认为“中美对抗会趋缓”的经济学家占比达52%。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每年经济学家们对中美关系都抱持一个相对乐观的态度,这点与我们在日常新闻中感受到的,倒是有很大不同

至于房地产、全球疫情这两个选项,就容我们卖个关子,一周后大家在吴老师的年终秀上见吧。

考虑到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将加入回答中,以上数据或有小幅变动。

不过,尽管有些趋势取得了多数经济学家们的认同,大家也还是应该听一听他们看好的理由,也同时了解那些“少数派”的看法。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吧。

经济学家观点摘取

赵建

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

观点1:防疫政策转向后,国内经济将面临差不多一个季度的“疫情冲击”

由于大国治理的信息传递摩擦和决策的极度风险厌恶(今年特殊年份),加上多层级治理下的“委托代理”问题,政策的动态调整比较滞后,基层失序问题严重,造成了很多无谓的代价。

今天,政策正在快速优化,从动态清零转向群体免疫,但这一过程也绝非一蹴而就。从国外和香港的经验看,社会全面放开后,还要经历两到三次高峰期,直到感染面超过七成以后才会逐渐平息。

在这个阶段,绝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由“切断传染”转为“救治危重”,目标从“感染人数清零”转到“危重人数清零”。中间应该有个“过渡阶段”。除此之外,经济、社会、集体心理等“后遗症”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这是我说的“退出一场战争并不容易”。战争的创伤需要很多年去愈合。

从经济层面看,防疫政策转向后,国内经济将面临差不多一个季度的“疫情冲击”,这个类似一个传染性极强的中型流感,很多工厂、公司会出现因为员工大面积感染而停工停产的问题,造成供给曲线折断左移。

随着第一次峰值产生的恐慌情绪消退,群体免疫逐渐形成,这个冲击会慢慢消退,中国经济在供需两端都会呈现出报复性反弹。

那些在疫情封控期间濒危的行业,比如旅游、影视、住宿、餐饮、教培、交通等,会逐渐回血恢复。而第二、第三次的冲击影响会越来越弱,直到恢复到大疫之前。当然,这些都是基准假设,没有考虑流感的叠加冲击。

观点2:我们应该做好明年外部发生惊涛骇浪的准备。

明年中国的外循环可能要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压力,净出口可能回到疫情以前,不仅难以支撑稳增长,反而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因此明年上半年会面临“内忧外患”叠加的最困难情况。

2022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内忧”,即反复的疫情冲击,这个问题在一个季度内会逐渐消解。2023年最大的风险应该是“外忧”,即由全球衰退和金融危机引发的外循环动力的坍塌。

从国际局势来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或许已经开始,过高的就业缺口反映的可能并非需求过热而是供给体系的紊乱,而这个紊乱是由于扭曲的货币供给及其引发的大通胀导致。

同时,超过4%的基准利率,直达7%的长期按揭贷款,长期倒挂的收益率曲线,继续鹰派的美联储叙事带来的紧缩预期,都在考验着金融市场的支撑力。

而欧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俄乌战争带来的供给短缺和通胀问题在进一步发酵,消费和投资的信心不断回落。随着货币紧缩政策的再上台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担心欧债和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问题。随着欧元由弱转强,欧洲的出口也会遭受压力,经济复苏势头很可能会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东盟的形势相对平稳一些,但是如果欧美两个国家陷入衰退或者至少是增长放缓,那么东盟国家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明年陷入深度衰退应该是大概率事件,IMF、世界银行、BIS等机构近期也在不断调低明年经济增长率。可见这是大家普遍预期的事情。

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的出口就已经出现了颓势,虽然今年累积的出口同比增长仍然保持平稳,但是单独月份的出口增长率已经出现了直线下坠。

7-11月的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18%、7.1%、5.7%、-0.3%、-8.7%,可谓是断崖式下降,对本就饱受“内患”的经济造成更大的拖累。

随着全球陷入衰退的信号越来越明确,中国经济明年的“外患”将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如果出口按照最近半年这个趋势下去,明年出口企业及海外订单的制造业企业,也会出现大面积的裁员和倒闭。

此时如果房地产不能及时复活回血,并与基建投资一起再一次激发休克的内循环,同时考虑到明年第一季度疫情放开后大面积感染的三次冲击,中国经济在明年上半年可能会迎来“黎明前的至暗”。

我们应该做好明年外部发生惊涛骇浪的准备。

丁晓峰

华鑫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

观点1: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几成定局。

今年四季度受全国局部疫情影响,以及12月中旬的“放开”,再度出现产业链和供应链间隙性断裂,但是已经远不及上海疫情期间带来的冲击,很多经济实体仍然维持着艰难的运营。

疫情政策的重大转变,人们生产生活较之前出现较大的自由度。

因此,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要比放开前顺畅很多,暂时的疫情大暴发伴随着全体免疫加速到来。预计二季度国门全面打开,将带来旅游、娱乐、餐饮和交通的满血复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增加,出口也会有一定的好转。

叠加管理层陆续出台的财政宽信用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完全正常恢复,从而带动各项指标向好。

特别是三大投资中的制造业和基建会明显向好,房地产受政策托底,会基本稳住,维持低位增速的平稳走势。因此,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几成定局。

随着明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好,上市公司基本面逐步改善,投资者积压两年的观望情绪,会通过乐观预期爆发,由此带动大量的流动性持续进入股市,从而推动A股上涨。

但是2023年全年会有明显大幅震荡的局面,特别是中美博弈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冲击,会加大A股大涨大跌。

观点2: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两党有条件再次大打中国牌

随着明年全球疫情的冲击大幅减弱,美国经济也会筑底反弹,叠加全球生产恢复,供应链畅通,货物商品的供求矛盾将缓解,美国的通胀指标大概率持续下行,因而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甚至停止。

美国整个经济指标反弹走好,叠加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大选临近,美国两党有条件再次大打中国牌。且美国会在科技、高端装备、关税等领域,强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并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围堵和遏制中国。

另一方面,中国随着疫情转变政策带来的群体免疫,整个宏观经济开始向好。中国为了发展经济、赢得更好的外部环境,未来会加强与世界各个经济体的互动,与此同时也会有礼有节地展开反遏制反围堵斗争,因此我判断中美之间的对抗会加剧。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观点:明年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速应为6%—7%

明年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到底在哪?不少专家学者建议政府把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

我认为此建议有误导的风险。

首先,今年经济增长受疫情冲击远低于正常水平,这对明年的同比GDP增长会有接近两个百分点的低基数效应。

因此,如果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那么扣除低基数效应后的真实经济增长仅为3%左右,甚至低于今年的全年预估增速。

这个目标意味着明年经济不仅没有恢复,反而更低迷,连续两年的超低增长可能会导致难以承受的就业压力。其次,政府制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地方政府有指导意义,也对市场主体的预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目前市场主体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制定一个低于往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利于稳预期和提振信心。

我认为明年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应为6%—7%。这个区间意味着今年较低的增长基数上明年经济明显恢复,今明两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和2020—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持平。也就是说,剔除基数效应后的真实经济增长稳住了, 有助于稳市场主体预期和保就业。

另一方面,虽然表面上看6%—7%的增长超过疫情前的经济增速,但不必担心通胀因为剔除基数效应后的真实增长率仍稍低于我国目前的潜在增长率,经济不会出现过热现象。

上一篇: 下一篇:
x
推荐阅读

这是50位经济学家眼中的2023年 天天新资讯

2022-12-23

青海玉树:36条惠企惠民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

2022-12-22

小米汽车“动力电池”专利获授权

2022-12-22

今日快看!【机构调研记录】天治基金调研国盛智科

2022-12-22

郑煤机: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2019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成就的公告_每日快讯

2022-12-21

新创建集团(00659)结算收购要约 本金9230.1万美元的票据已购买及赎回

2022-12-21

康缘药业多款药品入选《江苏省新冠病毒 感染者居家中医药(中成药)干预专家共识》 全球时讯

2022-12-21

江苏北人: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的公告

2022-12-20

全球快报:福星股份:12月19日融券卖出金额11.20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18%

2022-12-20

12月16日基金净值:华安优势企业混合A最新净值0.6843,涨0.32%

2022-12-20

天天微资讯!迈为股份(300751.SZ):减持期已过半、上海浩视已减持0.39万股

2022-12-19

世界观点:涨停雷达:ST板块异动 ST熊猫触及涨停

2022-12-19

我真的很丑吗?米娜被评论太丑心情emo,直言存够100万就不直播了!-今日讯

2022-12-19

9岁的一加,成了改变行业的“尖刀”_天天简讯

2022-12-18

新股消息丨友宝在线再度递表港交所 近三年来亏损已超15亿元

2022-12-17

新能源汽车的2022,谁快跑?谁输了?_世界百事通

2022-12-17

探索科技与公益融合共生,TCL魏雪荣获“年度十大公益人物”

2022-12-16

一文搞定微粒贷怎么开通,需要的小伙伴速看

2022-12-16

瑞康医药: 瑞康医药独立董事对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

2022-12-15

曙光数创(872808)12月15日主力资金净买入73.61万元

2022-12-15

焦点热讯:法媒:澳大利亚开建巨型射电望远镜

2022-12-15

巴安水务(300262.SZ):2023年度拟向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申请不超25亿元综合授信额度:当前速讯

2022-12-14

焦点要闻:神奇B股(900904)12月14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04万元

2022-12-14

世嘉科技:12月13日获融资买入1027.68万元 世界关注

2022-12-14

环球信息:渭南市悬赏狩猎野猪每头2500元 要求不能下毒不能用枪

2022-12-13

一句话介绍自己 介绍自己的句子_天天新消息

2022-12-13

12月13日起上海轨道交通所有车站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 不再要求扫“场所码”

2022-12-12

钠硫电池突围有望!全新版本容量4倍于锂电 稳定性良好成本更低:环球新要闻

2022-12-12

中信建投:汽车板块预期已向上修复 后续应紧盯景气拐点 世界今亮点

2022-12-12

港股异动 | 康方生物-B(09926)拉升逾7% AK112达成海外授权合作 大摩称预付款显著增强集团现金状况-每日资讯

2022-12-09

港股异动 | 创梦天地一度涨超8% 在Fanbook社区开展中国移动积分兑换活动

2022-12-08

【环球新视野】创耀科技(688259)12月6日主力资金净买入498.96万元

2022-12-07

文化 广东话老豆是什么意思

2022-11-25

文化 历史上三次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

2022-11-25

什么是市盈率?730905中签市盈率多少?

2022-06-23

股票黄线和白线代表什么?黄白线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2-06-23

哈银金租月内因违规累计被罚120万元 相关责任人同时被处以警告处罚

2022-06-23

保定银行及旗下分行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合计被罚100万

2022-06-23

云南勐腊农商银行因违规发放社团贷款等被罚75万元

2022-06-23

因贷后管理不到位等 泸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被罚95万元

2022-06-23

因贷款管理不到位等 浙江衢州柯城农商银行被罚60万元

2022-06-23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安全吗?开证券账户有什么风险?

2022-06-23

温州银行衢州分行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被罚70万

2022-06-23

12天连收8张罚单 泗阳农商行承兑汇票授信管理严重不尽职被罚50万元

2022-06-23

友利银行(中国)被罚90万元 存在个人贷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案由

2022-06-23

因未按规定履行报告义务等 青岛百森通支付三项违规被罚

2022-06-23

新疆北部有降雪 湖北、湖南等地出现大雾

2021-12-13

黑龙江新增本土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5例 均在讷河市

2021-12-13

“恋爱盲盒”抽的不是爱情,是急功近利的心

2021-12-13

北京12月12日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2021-12-13

满洲里本轮疫情社会面“清零”,迎来拐点!

2021-12-13

北京今日晴冷在线气温低 本周中后期或再遭冷空气侵袭

2021-12-13

近六成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不能脱离表情包

2021-12-13

停车费上涨,昆明部分医院停车难缓解了吗?

2021-12-13

救人快递小哥:我不想成为网红 将继续踏实工作

2021-12-13

野猪拟从“三有”野生动物名录中除名

2021-12-13

“三有”名录删除野猪,要把握好捕杀与保护的度

2021-12-13

齐齐哈尔讷河发现5例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

2021-12-13

野猪退出“三有”名录不是一道“滥捕滥杀令”

2021-12-13

网红蹭“遗孤”流量是变相吃“血馒头”

2021-12-13

演员涂们病逝 曾被称为“草原王爷专业户”

2021-12-13

被偷走的那些年:被拐14年后他们成夹在中间的孩子

2021-12-13

文峰道歉:官微官网整改,10个工作日内对接预付卡备案

2021-12-13

山东烟台海域货船沉没已致9人遇难 搜救仍在进行

2021-12-13

浙江绍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例 无症状感染者1例

2021-12-13

第三届国际白鹤论坛举办 中外专家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12-13

浙江绍兴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107例确诊病例

2021-12-13

“零容忍” 浙江宁波公安机关将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行为

2021-12-13

宁波镇海疫情未发生外溢 44例感染者均在蛟川街道管控区内

2021-12-13

来华留学生游梵净山 感知贵州多彩文化

2021-12-13

货船触礁进水 福建海警成功营救6名船员

2021-12-13

战“疫”时刻:浙江疫情下的“特殊”二三事

2021-12-13

浙江宁波44人已确诊 年龄最小为2岁 最大为70岁

2021-12-13

浙江宁波此轮疫情病毒为德尔塔变异株(AY.4 进化分支)华沙株

2021-12-13

南粤古驿道徒步体验活动(西京古道站)韶关举行

2021-12-13

上海试点驾驶证“学法减分” 一年最多减6分

2021-12-13

河南周口发布公告 明确过节确需返乡应提前3天报备

2021-12-13

浙江越城区新增1例确诊病例 系上虞区病例的密接者

2021-12-13

浙江已报告阳性感染者139例 明确严控跨省出行

2021-12-13

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在“中国候鸟小镇”江西吴城开幕

2021-12-13

“酥油茶‘遇见’咖啡,好比空气中飘着香水味”

2021-12-13

西安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活动轨迹公布

2021-12-13

浙江三地病例感染病毒均属于德尔塔变异株

2021-12-13

山东烟台海域一载有14人货船沉没 9人已无生命体征

2021-12-13

浙江严控跨省出行 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严格限制出行

2021-12-13

陕西西安一诊所工作人员确诊 8份核酸检测环境样本结果呈阳性

2021-12-13

浙江绍兴越城区在集中隔离点发现1名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

2021-12-13

截至12日15时 西安已追踪管控密切接触者486人

2021-12-13

陕西西安一诊所工作人员被诊断为确诊病例 活动轨迹公布

2021-12-13

抗疫特写:交通封控后的上虞“24小时”

2021-12-13

居家观察期间擅自离开封控区域 浙江上虞警方处罚3人

2021-12-13

杭州发布致市民公开信:非必要不流动 少聚集

2021-12-13

满洲里新冠肺炎救治感控督导组:“战事”越严峻 越要教会大家如何躲“子弹”

2021-12-13

浙江宁波、绍兴和杭州三地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8例

2021-12-13

宁波镇海疫情下的“产科故事”:三天迎来28个宝宝

2021-12-13

内蒙古满洲里核酸检测累计检出阳性样本532份

2021-12-13

内蒙古满洲里新增确诊病例3例

2021-12-13

银川一企业为社区防疫人员捐赠“黑心棉”大衣被查处

2021-12-13

重庆15家医疗美容机构被立案调查

2021-12-13

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