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番茄映红振兴路-环球头条
“沙瓤、多汁、味道酸甜,咬一口,回味无穷……”1月16日,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镇大王寨村卢广胜的番茄种植日光大棚内,前来旅游采摘的开封游客王帅对品尝的番茄赞不绝口。
走进采摘大棚的深处,番茄的清香和泥土气息扑鼻而来,在一片生机勃勃的秧苗间,卢广胜正忙活着。看到记者到来,他随手摘了几个番茄递上来:“你们尝尝俺种的番茄,绝对和外面的不一样。”番茄掰开后,能看到籽粒籽饱满、绵密的沙瓤,咬一口,酸中带甜,厚实的沙粒感在唇齿间徘徊。
(相关资料图)
卢广胜,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流转土地100多亩,建了17座高效日光温室科技大棚,解决了30余人家门口就业,年收入超120万元。卢广胜的创业经过是八里湾镇打造“番茄小镇”的一个缩影。
八里湾镇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番茄生长,产出的番茄营养丰富,色质俱佳,深受客商青睐。
番茄作为八里湾镇的传统产业,以前是传统种植、散户种植、不成规模,产出的番茄品质没有保障,农民靠此增收困难。
八里湾镇以党建为统领,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经过严谨考察与规划,引进番茄种植能手,成立了番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协会,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群众发展优质高产的番茄种植。
大王寨村番茄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统一管理防治培训服务、统一销售、统一产品认证和生产基地认证“四统一”的模式生产,获得“河南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同时,注册了“汴富康”商标,成功实现了“绿色认证”。
串门拜年、走亲访友、你来我往……再自然不过的春节模式,对八里湾镇发展日光大棚最早的火张村朱海胜是一种奢望,他在节日期间更忙活:“过节和平常一个样,该咋干咋干,要根据阳光的强弱随时调整风口大小,控制棚内温度,不能有半点马虎不得。”尝到种植番茄甜头的朱海胜对如今已发展到九座日光大棚的现状并不满足,打算明年继续扩大规模。
目前,八里湾镇已发展日光大棚1500座,占地5000亩,仅番茄年收入就超2.7亿元。
八里湾镇党委书记孙国明表示,镇政府高标准建成了番茄市场,用“品牌”吸引国内客商前来收购,强化“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销售。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扩大销售规模,提高经营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和区域品牌的提升。
随着八里湾番茄品牌越叫越响,极大地推动了当地餐饮、电商、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当地3000多名妇女、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依靠番茄致富的农民纷纷盖起了“小洋楼”,添置了小汽车,村里也用集体资金高标准修建了“党群服务综合体”,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八里湾镇正依托番茄种植的影响辐射带动,聚焦番茄全生命周期,擦亮以番茄为底色的特色品牌,集番茄种植、采摘、加工、展销于一体,打造集产品销售、旅游观光、科技推广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小镇。”孙国明说。(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赵儒学)